为深入贯彻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切实破解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监管难、隐患多”问题,近期,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聚焦“清单化管理、常态化巡查、精准化除患”,通过编制执法巡查事项清单、开展全域巡查、靶向排除消防安全隐患三项核心举措,构建起全链条文物保护体系,为城市历史文脉筑牢安全屏障。
一是编制“精细化”清单,让巡查有章可循。为解决以往巡查“无标准、无重点”的问题,副支队长孙亮历时半个月编制完成《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执法巡查事项清单》,将巡查工作细为12条具体巡查内容,形成“表格式”执法巡查指南。该清单的出台,让执法人员从“经验巡查”转向 “标准巡查”,有效避免了漏查、错查问题,为后续巡查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开展“全域化”巡查,让隐患无处遁形。清单落地后,支队组建3支巡查组,每组3名执法人员,携带无人机、执法记录仪、卷尺等工具,开启全域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巡查行动。巡查中,执法人员遵循“四步流程”:第一步核验文物信息,对照台账更新现状照片,确保“一物一档”精准对应;第二步对照清单逐项检查,详细记录;第三步面向文物管理责任人、周边群众开展普法宣传,现场解答“如何申报文物修缮”“发现破坏行为怎么举报”等问题;第四步用无人机对文物周边地形、隐蔽区域进行勘测,排查“地面巡查看不到”的隐患。
三、实施“靶向化”除患,让消防防线更牢固。在隐患排查环节,执法人员按文物类型制定“分类清单”:对古建筑,重点检查防火涂料涂刷情况、电气线路穿管保护措施、祭祀用火管理规定;对古遗址、古墓葬,排查周边杂草堆积、野外用火痕迹、消防水源可达性;对近现代史迹,核查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大功率电器使用规范。
截至目前,支队已对城区186处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中的112处进行了首轮排查,并将发现的相关问题、情况进行汇总。下一步,将以此次工作为基础,建立“年度巡查+重大节点督查+隐患回头看”机制,推动隐患排查常态化;同时,探索建立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数字化管理平台,实时更新巡查记录、隐患整改情况,实现“动态监测、风险预警”,让每一处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都能得到“精准守护”,让城市历史记忆代代相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