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部门动态

科技与文物对话 揭开双龙汉墓墓主之谜

信息来源:市博物馆 涂林林 发布时间:2023-03-17 08:43 浏览次数:

海州双龙汉墓因千年不腐古尸“淩氏惠平”备受关注,但男性墓主身份因缺乏有力物证而一直存疑,2023年3月,连云港市博物馆与上海博物馆携手,利用最新检测技术,揭开了双龙汉墓墓主之谜。此次检测,也让之前所称的“凌氏惠平”印文明确为“淩氏惠平”。

2002年7月,连云港市博物馆对海州区双龙村花园路一处西汉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本次发掘清理面积为19.7平方米,两座墓葬分别编号为M1、M2,时代均为西汉中晚期。M2在M1 东南处,是一座残墓,未出土文物。M1为两椁四棺土坑竖穴墓,平面呈“刀”字型。北椁室东西长3.46米,南北宽2.34米,内置棺3具,自南往北编号依次为一、二、三号棺,其中二号棺顶椁板表面刻划有隶书体“东公”二字。南椁室略小,东西长2.7米,南北宽1.26米,深0.8米,单置四号棺。

“淩氏惠平”龟钮铜印章.jpg

“淩氏惠平”龟钮铜印章

在三号棺中,一枚黄绶的龟钮铜印章伴随着千年古尸一同出土,印文为“淩氏惠平”四个篆字。此后,双龙汉墓以古尸“淩惠平”为代表备受世人关注。但是双龙汉墓二号棺男性墓主身份一直存疑,二号棺顶椁板表面刻划的“东公”二字,对他的身份提供了部份线索,但不足以揭晓谜团。在二号棺中出土的2枚印章,本应是最能够提供有价值信息的文物,其中1枚为桥钮铜印,文字隐约可见、但无法辨识,另1枚为龟钮铜印,锈蚀严重,字迹完全不可见,二号棺墓主身份线索就此断开。

二号棺出土龟钮铜印.jpg

二号棺出土龟钮铜印

二号棺出土桥钮铜印.jpg

二号棺出土桥钮铜印

双龙汉墓男性墓主身份之谜埋藏20余年,3月2日,连云港市博物馆负责人带着2枚印章前往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检测,文保中心文物保护专家丁忠明采用X-CT、XRF两种无损检测方法对印章的表面成分、保存状况、锈蚀铭文痕迹作了分析,获得最新发现。通过计算机层析成像检测(CT),2枚印章的印文清晰可见,龟钮铜印印文为篆书“淩舜”,桥钮铜印“淩冬君”。科技检测仪器透过锈迹斑斑的印面说出了历史真相。

5d5e739a1195d6b2bc3ce18295e3cc8.jpg

值得一提的是,在双龙汉墓墓葬区附近,曾有群众采集到了一枚龟钮银印并将它捐赠给连云港市博物馆,印文为篆书“淩舜”,由于这一地区也曾发现过多座汉墓,因此为了科学严谨,并未将这枚“淩舜”龟钮银印纳入双龙汉墓出土物之列,文物来源登记为捐赠。此次最新发现,证实了这枚龟钮银印同样出自双龙汉墓中,为其正本溯源。至此,我们可以归纳出,二号棺出土了三枚印章:分别是“淩舜”龟钮铜印、“淩舜”龟钮银印、“淩冬君”桥钮铜印。

“淩舜”龟纽铜印_副本.jpg

“淩舜”龟钮铜印

“淩冬君”桥纽铜印_副本.jpg

“淩冬君”桥钮铜印

此次双龙汉墓出土印章的上海之行,解决了三个实质性问题:一是明确了采集而来的“淩舜”龟钮银印出土地为双龙汉墓;二是明确了双龙汉墓墓主人为西汉淩舜;三是因“淩舜”龟钮银印的来源为捐赠,未将其与“淩氏惠平”相关联,此次发现,确定了双龙汉墓为淩舜与淩氏惠平夫妻合葬墓。由于文献资料尚在考证中,淩舜的官职,淩舜及淩氏惠平的出身、家族背景有待进一步揭示。目前三枚印章均陈列在连云港市博物馆“千古之谜——淩惠平”展厅中,欢迎大家前来倾听科技与文物的对话,感受科技的力量揭示历史真相!

网站地图 连云港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版权所有

主办:连云港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联系电话:0518-85681800

网站支持IPv6

任何意见建议联系:邮箱:lygwglj@163.com

投诉热线:0518-12345

苏ICP备2023017687号 苏公网安备 32070502010677号

网站标识码:32070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