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晚,市文化馆艺术剧院座无虚席,由市文化馆全力打造的国乐剧《西游·行者》音乐会隆重上演,90分钟的演出中,观众们全程沉浸于音乐会,现场还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整场演出带领观众共赴西游传奇,共赏经典旋律。
国乐剧《西游·行者》历时3个月打磨,以西游主题为背景,艺术化创作了灵石神猴西天取经,一路降妖除魔,无尽探索追寻的故事,演奏了《猴哥》《云宫迅音》《行者》等10首独具特色的经典曲目,是市文化馆2024年最新力作,也是市文化馆跨界融合的精品项目。
演出中,近20位演员乐手,运用曲艺表演、民族器乐演奏、歌曲演唱、人声伴唱等多种艺术形式演绎,集中展现了西游文化脉络。民族乐器与现代歌曲、陕北说书及快板的融合创新,传统文化与戏剧表演的交流传承,将西游文化厚重文脉用现代艺术手法予以呈现。这部融合了传统与创新的作品,以民族音乐会的形式,为观众们开启了一段奇幻而深邃的音乐之旅。
当晚,钟声响毕,艺术剧院灯光聚焦,观众席中说书人乔鹏飞手拿快板,以快板评书的形式串联起整场音乐会,随着熟悉的西游旋律在市文化馆艺术剧院中回荡,瞬间将人们带入了那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世界。从孙悟空的横空出世到师徒四人的西行磨难,音乐如同一幅流动的画卷,生动地描绘出每一个精彩的情节。二胡的悠扬婉转,似唐僧的慈悲与坚韧;琵琶的清脆灵动,如孙悟空的机智勇敢;古筝的深沉醇厚,像沙僧的沉稳内敛;而锣鼓的激昂热烈,则仿佛是猪八戒的直率豪放。这些民族乐器在市文化馆青年演奏家们的精湛技艺下,相互交织、呼应,将西游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猴哥》与《悟空》分别从不同角度展现了齐天大圣的英勇无畏与叛逆深情,让人们领略到这位神话英雄的独特魅力。诙谐幽默的《猪八戒背媳妇》为现场增添许多欢乐气氛,其轻快的节奏和生动的旋律描绘出八戒憨态可掬的形象。《天竺少女》和《女儿情》则凭借其婉转悠扬、柔情似水的曲调,展现了西游中的浪漫情长,让观众沉浸在细腻的情感世界中。
音乐会创新演绎了前段时间大火的《黑神话:悟空》西游题材单机游戏中的三首曲目,分别是《云宫迅音》《屁》和《黄风起兮》。其中《黄风起兮》更是融合了陕北说书形式,在特别嘉宾陕北曲艺表演艺术家贺连善、贺小利的精彩演绎下,以独特的音乐风格营造出紧张刺激的氛围,再现了西游路上的艰难险阻,引得观众连连叫好。此外,市文化馆原创曲目《行者》以其磅礴的气势和深刻的内涵,诉说着取经路上的坚定信念与不懈追求。音乐会的尾声,《敢问路在何方》这首经典之作将响起,激励着每一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探索未知。
《西游·行者》音乐会总导演蔡东铧介绍,策划这场音乐会的初衷是想用中国民乐讲中国故事,表达情感和爱。我们尝试用说书人这种显性的联合,让观众和舞台演员发生关联,让民族音乐和年轻人产生关联,让更多人走进剧场,重新回味西游文化、西游精神,也是用这部跨界融合的创新力作向西游文化致敬,在大圣故里传播西游文化、西游精神。
国乐剧《西游·行者》音乐会的创新之处不仅在于对经典故事的重新演绎,更在于它对民族音乐表现形式的大胆探索。它打破了传统音乐会的单一模式,将音乐、曲艺等多种元素有机融合,使观众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故事中的喜怒哀乐。演员们通过生动的演奏和深情的演唱,进一步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让观众仿佛置身于西游的世界中,与师徒四人一同经历风雨,感悟人生。
这场民族音乐会不仅是一场听觉的盛宴,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它让大家看到了民族音乐的无限可能,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上了这一博大精深的艺术形式。国乐剧《西游·行者》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将民族音乐推向了更广阔的文化艺术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