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港城,山绿海阔,繁花似锦,春意盎然,风景宜人,正是出门踏青、露营、登山、观海最佳时节,市民游客出行意愿异常高涨。我市文旅产品供给亮点频出,旅游需求加速释放,出游人数大幅提升,各旅游景区、景点游客激增,文旅活动丰富多彩,体验和参与项目不断增加,全市文旅市场供需两旺、安全有序,各项指标再创新高。
2023年“五一”假期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365.54万人次,比2022年、2019年分别增长385.83%、27.45%,实现旅游总收入47.52亿元,比2022年、2019年分别增长429.76%、6.55%。纳入监测的 16 家旅游景区(点)共接待游客225.56万人次,比2022年、2019年分别增长255.56%、70.27%。实现门票收入2741.97万元,比2022年、2019年分别增长1452.26%、39.94%。其中花果山景区27.49万人、连岛景区18.923万人、二郎神文化遗迹公园13.125万人、月牙岛湿地公园7.92万人、园博园7.61万人、渔湾景区6.568万人、海上云台山景区6.10万人、西双湖景区5.44万人、东海水晶旅游度假区4.36万人、大伊山景区3.35万人、孔望山景区2.84万人、秦山岛景区2.284万人,老新浦风情街区113.1万人。“五一”假日港城文旅市场火爆情况,被中央电视台2套《经济信息联播》、1套《非遗里的中国·江苏篇》及中文国际频道,央视新闻客户端、江苏卫视《江苏新时空》、新华日报、紫牛新闻等中央、省级媒体关注传播。
提前筹划,打好节前预热“组合拳”
积极营销宣传,激发游客出游意愿。今年,我市先后赴临沂、徐州、济宁等周边城市和长沙、武汉、合肥开展旅游推广。同时,与央视、央广、同程、小红书、抖音等合作,陆续刊发城市旅游宣传,发布连云港美景、美食、美宿、畅游等攻略,推出“神山仙海、休闲养生”之旅、“访古寻幽、海岛探秘”之旅、“西游胜境、山水祈福”之旅等9条经典旅游线路,为广大游客提供旅游服务指南,让游客轻松玩转港城。4月份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开展城市形象宣传,进一步向世界展示连云港作为“一带一路”国际旅游门户的强大魅力。在南京地铁4号线,连云港文旅亮相“一程山水一程歌”江苏乡村振兴文旅主题地铁专列,亮眼的“孙大圣”、神奇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文化内容,吸引了众多乘客拍照打卡。各景区纷纷推出优惠举措,全面推行国有收费A级旅游景区对全国退役军人实行免费,对全市持有效证件的医护人员实行免费优惠政策。加之假日期间天气晴好,游客纷纷走出家门,释放夏日好心情,各景区游人如织。
加强工作筹划,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精心策划“五一”文化旅游活动 70多项,极大丰富了广大市民和游客的假日生活。先后举办连云港全域旅游嘉年华暨大花果山·渔湾欢乐城开园仪式、连云港文旅消费季、连云港文化产业博览会等重大文旅活动。市文广旅局于节前组织旅游饭店管理和服务人员、文旅推荐官等200余人培训,并发布规范导游执业行为倡议书,进一步提升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意识和能力,为假日优质旅游提供保障。假日期间启用市文旅总入口智游交通小程序,及时为游客提供花果山、连岛等主要景区旅游交通服务,平台总访问量达51万次,并通过移动、电信、联通发布提示信息,让所有外地来连游客都及时获得旅游交通智慧服务。开通连云港高铁站至花果山、连岛以及花果山至连岛3条景区旅游直通车线路,对游客实行免费,全力保障游客便利出行。进一步强化对出租车驾驶员的自律宣传引导,优化调度“红眼列车”出租车运力,组织200名党员干部职工利用私家车为高铁“红眼列车”提供免费接驳志愿服务,全力保障抵连高铁站游客出行,相关事迹被新华社等媒体推介。组织各高校积极参与交通疏解服务保障工作,江苏财会职业学院还暖心为进校游客准备了2万瓶矿泉水,受到游客一致好评。
强化服务意识,文明旅游渐入人心。假日期间,围绕旅游旺季主要景区“交通不太堵,车有地方停”的目标,在花果山、连岛、园博园等热门景区周边增设临时应急停车场,总停车位达到21476个。发布交通6项便民服务举措,明确对5类轻微交通违法不予处罚,印制1万余份停车引导卡及违停温馨提示单,并通过无人机巡航喊话指挥交通,受到游客点赞。投入总运力4490台次,发送32500班次,运送游客约99.09万人次,有力保障花果山、连岛等重点景区游客的转运接驳。紧扣“与文明相伴与健康同行”主题,组织“小海燕”青年志愿者在各个接驳点开展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为游客提供免费矿泉水、雨披等暖心服务,用实际行动展示青年“五四”风采。全市各旅游景区景点都在游客服务中心、售票处、景区入口、主要通道设置了文明旅游提醒标牌,设立文明旅游引导员、文明旅游志愿服务站,在游览线路、重要游览点开展文明旅游提示和宣传广播,组织文明引导、文明劝导。
多措并举,跑出文旅市场“加速度”
打造优质景区,旅游供给更加丰富。假日期间,第十二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大宋风华 夜游渔湾”夜游活动、连云港首届露营大会暨刘志洲山露营嘉年华等活动,为港城“五一”假日旅游市场提供了新供给。随着园博园正式开园,园区以山海连云轴和丝路绿韵环为骨架,串联起13个城市展园,一城一园一故事,一步一景一惊艳,迅即成为新晋网红打卡点,吸引众多市民游客驻足参观,游客们由衷发出“连云港很美,在这不走了”的感叹。热度持续高涨的渔湾欢乐城已经成了游客“五一”必打卡地之一,震撼的“宋风雅韵”街景,崭新的“祈福鱼龙”灯饰,夜晚的非遗打铁花,奇幻海洋馆、灵龙居主题酒店、宋风夜景及演艺等,倾力打造沉浸式、复合型文旅度假区,点亮港城文旅“夜经济”。刘志洲山体育公园超大型的滨湖田野帐篷,星罗棋布地排列在湖光山色间,迅速成为旅游市场一道靓丽风景线。全市乡村旅游市场表现良好,东海樱花赏花、潮河湾户外露营烧烤节、新坝西瓜文化节、海上云台山采摘节等活动的成功举办,其静谧的环境、淳朴的民风,精美的非遗,吸引近3万名游客和市民前往观光体验,使游客在欣赏田园风光的同时,近距离感受民族文化、传统古老习俗以及畅爽的乡村生活。
拓宽客源市场,出行高峰持续较长。通过旅游激励政策,吸引青岛、合肥、潍坊、南京、镇江等地近20班高铁专(包)列来连旅游。“五一”假日期间,根据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数据,全市接待旅游团队245个,主要客源地为江苏省内以及山东、安徽、河南、河北、黑龙江、上海等地。亲子游、自驾游、乡村游为主题的短途游、周边游备受青睐。“五一”假日期间,老牌景区焕发新机依然火爆,新型景区表现不俗,各景区接待人数均有较大增长。在大圣故里花果山景区,游客登高远眺,美景如诗如画,让游客陶醉沉迷,感受西游文化的独特魅力;连岛景区游客络绎不绝,大海的广阔无边和海洋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观光游览。假日外来游客成为绝对主流,由“流量”变“留量”,车牌为鲁、豫、沪、皖、浙、京、湘、鄂、津、闽等地的自驾游车辆停满了花果山、连岛等重点景区停车场,全市大小宾馆饭店、民宿平均出租率接近90%。
创新旅游产品,游客体验更加多元。全市各级文旅部门立足“搭平台、拓市场、聚人气”,旅游市场呈现良性发展态势。全市各大景区景点不断创新,优化游客体验,提升旅游品质,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推介和各类特色演出活动,有效刺激游客和市民文化旅游消费。为了挖掘非遗项目里的青春创新和对生活的热爱向往,我市组织相关非遗项目深入园博园、文博会、花果山等景区开展宣传展示活动,数十万游客沉浸式参与体验;华灯初上夜未央,在盐河畔看一场水韵国潮,听一段非遗戏曲,吃一顿海鲜烧烤,游客们在浓浓的烟火气中感受连云港夜生活的快乐,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全面展示了港城特有风采;秦山岛景区升级改造,打造无障碍游船码头,面向全国举办环岛马拉松等赛事,大力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灌云大伊山景区“五一”游乐嘉年华,升级了实景沉浸式互动游,让人耳目一新;东海县推出的“全民健身,康养温泉”成为游客清心洗肺、户外活动首选佳地;灌南“五龙口生态湿地公园”开园活动中威亚表演、七彩滑道、萌宠乐园、火山攀岩、二郞神盛会快闪等节目让游客大呼过瘾。
注重文化植入,提升景区文化内涵。各级文旅部门主动作为,用文化赋能港城旅游市场,助力行业回暖复苏。沉浸式淮海戏、五大宫调在盐河巷文化街区隆重上演,“苍梧非遗工坊”--剪纸在市民俗博物馆精彩上线。市图书馆推出丰富的读书活动和折扣优惠,为市民游客的假期生活增添了浓浓书香;市美术馆举办“连云港市首届青年艺术作品展”活动,用笔墨展现港城文旅融合、乡村振兴新成效,假日期间接待参观人数3万余人;市淮海剧团在园博园花果园艺街古戏台举办“连云港腔调”文化艺术展演,市文化馆举行“放飞梦想新征程--2023连云港市青年美术精品展”活动,进一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市博物馆举办“千年藤花落古香”--藤花落古城史前文明展活动,市少儿馆举办“棒棒堂亲子故事会”活动,成为假日期间港城特有风景。全市“五一”假日期间统一发行各类消费券为假日文旅消费蓄足马力,彰显相关部门“助攻”文旅行业复苏的诚意与担当。
未雨绸缪,拧紧文旅行业“安全阀”
强化市场调度,落实假日保障措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研究、部署假日旅游市场工作。节前,市政府专题召开全市文化和旅游市场工作会议暨“五一”假日旅游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文旅市场管理工作措施。假日期间,由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和分管副市长每天召开假日旅游市场点调会,研究调度全市当天文旅市场安全生产、市场监管、产品供给等重点工作,持续巩固文旅产业发展的良好势头,提升全域全季全业发展水平。
强化旅游监管,净化假日市场环境。市旅游综合监管办制定印发《连云港市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围绕餐饮、住宿、交通、旅游、购物、景区积极开展综合整治行动。假日期间,各级旅游市场综合监管办公室出动值勤、执法检查人员1328人次,检查单位1082家次,及时处置旅游市场各类问题。建立“五一”假日旅游投诉专班,认真抓好旅游投诉处理、值班统计等各项工作,并通过官方媒体对相关情况进行及时发布。市12345热线建立旅游工单25分钟内受理转派,2小时内核实处置,对旅游投诉及时有效处置。
强化安全底线,确保假日平稳有序。市文广旅局成立7个督查小组,以“四不两直”方式,重点围绕A级旅游景区高风险项目、涉水项目、密闭场所、特种设施、星级酒店、旅游民宿等开展安全生产督查,排查风险隐患,督促落实安全生产“三个责任”。“五一”假日期间,各级文旅部门出动检查人员300多人次,检查文旅经营单位457家次,未发生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实现了“安全、质量、秩序、效益”四统一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