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上午,市图书馆1号报告厅座无虚席,著名作家、热播剧《生万物》原著作者赵德发受邀为读者带来《我的阅读与写作》专题讲座。活动由作家、市民宗局副局长蔡骥鸣主持,赵德发先生以幽默朴实的语言,讲述了自己从乡村少年到文坛大家的成长历程,为现场读者呈现了一场关于阅读与写作的精神盛宴。
《生万物》改编自赵德发的长篇小说《缱绻与决绝》。1955年,赵德发出生于苏鲁交界的莒南县,从地理上看,莒南县与连云港毗邻,同属鲁南苏北文化圈,风土人情、语言习俗、农耕方式相近。因此,连云港观众在看剧时,会对电视剧呈现的乡土景观、生活方式和情感逻辑感到无比的亲切和真实。剧中多次提到的“青口”正是赣榆青口镇,它是剧中人物赶集、交易、办事的“大城市”,是乡村与外部世界连接的重要节点,而剧中人物天天食用的盐正是淮北盐场所产的淮盐。
阅读改变命运
沂蒙山乡的成长经历赋予赵德发永恒的创作底色,他说起报考公办教师的往事,有一道题考的是“鲁迅三部曲”,当时很多人只知道《彷徨》和《呐喊》,热爱读书的他则比别人多记住一个《故事新编》,他因此成为几十名考生中的幸运儿,顺利考上了公办教师,赵德发先生说是阅读改变了他的命运。
阅读成就梦想
1979年的一个秋夜,一本《山东文艺》改变了赵德发的人生轨迹,改革开放下意气风发的作品令他心潮澎湃,他在那个夜晚立下成为作家的宏愿。此后十年,赵德发踏上了艰辛的创作之路,他一边系统学习文学知识,大量阅读各类书籍,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写作。十年间,他反复投稿,屡遭退稿,却从未放弃。最终,他的坚持换来了回报,以《通腿儿》等作品崭露头角,逐渐成长为一名备受瞩目的作家。
“老年人有老年斑,作品不能有老年斑”
谈及创作心得,赵德发先生说年轻的蜘蛛结的网非常精致漂亮,而年老的蜘蛛却结不成网,这给他很大的启发,他说老年人可以有老年斑,但作品不能有老年斑。年近七旬的他仍旧不断学习、大量阅读,继续创作生命力蓬勃旺盛的作品。
讲座结束后,现场进入读者提问环节。赵德发先生耐心解答了关于土地、农村、创作灵感等问题,并为现场读者签名。一位年轻读者感慨,“赵老师的经历让我明白,热爱与坚持才是成功的基石。”这场讲座不仅是一次文学交流,更是一次关于梦想与坚持的生动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