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17神山头封土石室、2025.2.18神山头封土石室、2025.2.19唐王洞石室,这是我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小分队在近几日的行程。
自去年7月份,我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转入实地调查阶段已有半年的时间这段时间里,市普查队和各县区普查队通力协作,创新工作举措,整体进展顺利,率先完成三普登记的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古石刻等文物的复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开春之后,市普查队按照全市普查工作的统一部署,联合部分县区普查队骨干,集中力量开展新发现文物的普查工作,重点是攻坚封土石室墓群的实地专项调查,以及连云港抗日防御遗迹的专项调查。
“以上四个封土石室是神山头的,我们连续调查了两天,普查了20个左右。”普查队刘洪雨介绍道:“剩下11个在竹林里,寻找比较困难,但我们将一鼓作气!”
封土石室是四普单体文物数量最多、调查环境最恶劣的普查对象,广泛分布在市境内的云台山、锦屏山、伊芦山等山里,有相当一部分位于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中,长年被树木枯草覆盖,寻找困难,而且调查时交通不便,难度较大。
科普帖:连云港封土石室墓群
连云港封土石室墓群俗称“古洞”、“唐王洞”、“藏军洞”,主要分布在连云港市区的锦屏山、南云台山,中云台山、北云台山和灌云县伊芦山。其与朝鲜半岛同期墓葬有相似之处,可能是百济移民墓葬。2010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被公布为江苏省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
根据历史资料显示,目前我市调查发现的封土石室墓有474处,其中锦屏山93 处,南云台山321处,中云台山25 处,北云台山10处,伊芦山25处。
封土石室墓多数主体结构可分为石室、甬道、封土三部分。石室多采用未经修整的石块砌筑,少数大型石室用料规整。石室左右两侧的石壁多自下向上逐渐内收,有些为直壁。石室后壁为直壁,多数呈梯形,少数呈方形。石室顶部多采用体量较大的长条石平铺盖顶,极少数采用叠涩式顶部。石室多数有甬道。石室之外封以泥土,呈缓坡馒头状。根据石室墓底部平面分布情况,大致可分为方形、梯形、刀形、凸字形、腰鼓形等五型,又可以按照有无龛室、甬道位置分布情况做进一步型式划分。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不仅是一次文物资源的全面摸底,更是一场文物保护理念与实践的迭代更新。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