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连云港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截至1月20日,全市777处(不含15处军队文物)不可移动文物已全面完成现场复核,同时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121处。
起草普查实施方案之初,连云港市针对调研中发现的县区普查力量普遍较弱、石刻文物、封土石室数量多、分布散、调查难度大等实际,就明确了“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同时依托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组建市普查队,承担全市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复查工作,开展石刻文物和封土石室墓专项调查”的工作思路。实践证明,这种以市率县、市县联合、多方联合的务实做法,不仅缓解了县区普查力量不足的压力,而且实现了全市普查力量组合的最优化、普查成果的最大化,极大地提高了实地调查工作的效率。
在实地调查过程中,该市结合不同季节的特点和三普点的分布状况,分别制定相应的调查计划。在2024年6月底启动实地调查之初,针对山上植被茂盛的实际,采取先易后难、小步快跑的战略,先行推进古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文物点的普查工作。进入秋末初冬,该市把石刻和古墓葬的调查作为重点。每一次登山寻宝,不仅是对普查队员体力的考验,更是对普查队员耐力的考验。以灌云县为例,在海拔300多米的大伊山上,仅宋代船画就有7处,都分布在山间荒野,有的甚至在悬崖附近。在调查过程中,有时候走着走着就迷路了,但普查队员从不轻言放弃。进入12月,天气开始转凉,普查队员既要添加衣物,还要自带无人机、RTK等专业设备以及镰刀、登山杖等必要工具。为了提高普查效率,在山上野炊成为普查队员的常态。
在实地调查期间,该市还组织连云港日报记者5次跟随市普查队深入普查现场,推出了《市普查队员的一天》《大伊山探宝》《石海寻“刻”记》等系列报道和短视频,记录实地调查工作,致敬奋战在山间田头的普查队员。
下一步,连云港市将着力在新发现文物普查上下功夫,并以市普查队为主导,联合部分县区普查队持续开展连云港封土石室墓群专项调查。同时,督促指导各普查单元完善普查数据信息,加强普查质量把控,全面开展平台上传和数据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