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工作计划(总结)
首页 年度工作计划(总结)
索引号: 14252495/2021-00027 信息分类: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其他 / 通知
发布机构: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发文日期: 2021-02-08
文号: 连文广旅发〔2021〕13号 主题词:
信息名称: 市文广旅局关于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计划情况的报告
内容概览:
时效: 有效

市文广旅局关于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计划情况的报告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1-04-13 09:55

市政府:

现将市文广旅局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计划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0年工作总结

20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主题主线,坚持守正创新,聚焦融合发展,以提供优质文化和旅游服务为中心,以守住政治安全和生产安全为底线,坚决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和文广旅发展“主动仗”,统筹推进文化事业、广播电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呈现新亮点。

(一)战疫情促发展,各项政策举措有效落实。一是实行疫情精准防控。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率先采取遏制疫情蔓延五个一律措施,全市公共文化场馆、文化娱乐场所、旅行社、网吧、星级旅游饭店和A级旅游景区等1167家行业单位第一时间停止开放营业或关门闭馆,有效防止疫情通过文旅活动、场馆、场所传播扩散,坚决守住文广旅行业疫情防控底线。二是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印发《关于做好密闭文化娱乐场所、旅游景区和文化场馆等疫情防控及安全有序开放的通知》《关于做好当前文广旅领域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连云港市公共文化场所和文化活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按照“限量、预约、错峰”要求,推动景区、演出场所、上网服务场所、娱乐场所、文博物场馆等有序开放,组织9个组分赴县区(板块)开展明查暗访督导疫情防控,以“防得住”保障“放得开”。三是推动文旅市场复苏。开展“走进自然、拥抱春天”港城市民游港城、“美景在身边”近郊游港城等活动,制定旅行社组团宣传补贴、旅行社包车优惠等系列支持性政策。落实向旅行社暂退服务质量保证金1413万元的救急措施,协调市四大通信运营商为星级旅游饭店、网吧等300余家文旅企业减免网络服务费用。发放“浪漫金秋、惠游港城”旅游消费券2000万元,推出国人游港城景区免费电子门票13万张,联动景区、住宿和餐饮企业开展景区+旅游惠民促销活动。

(二)聚精品抓创演,艺术繁荣发展扎实推进。一是创作成果丰硕。创排大型现代淮海戏《孟里人家》、民族音乐会《逐梦启航》等39项原创作品,提升打磨大型旅游演艺与民族器乐剧《乐见西游》、淮海戏《永远记住你》等一批重点艺术精品剧目。童子戏《恶媳善变》作为江苏唯一小戏剧种亮相文旅部主办的2020年全国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孤岛夫妻哨》入选文旅部“百年百项”小型作品创作计划,《乐见西游》《永远记住你》入选2020年江苏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全省首部旅游演艺剧《乐见西游》登陆央视展播,《孟里人家》获江苏省紫金文化艺术节剧目奖,并作为江苏唯一入选剧目参加全国基层文艺院团优秀剧目网络会演。二是展演内容丰富。组织淮海戏歌《众志成城战疫情》、音舞快板《万众一心战疫情》等286件“战疫情·港城行”主题艺术作品在疫情期间线上展播26期,凝聚强大的社会正能量,受到社会各界广泛点赞。公布“山海风情手绘小镇”首批艺术创作基地6家,完成送戏下乡1200余场次,举办“致敬最美白衣勇士”书画名家作品赠送仪式、连云港风景名胜名家写生作品展等各类作品美术、书法、篆刻线上线下展览和巡回展120余场次,市艺校人才教育成果明显。

(三)补短板提效能,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一是突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市图书馆新馆建成开放投用,完成市博物馆修缮及安防改造、市民俗博物馆展览提升工程,新建(改造)10家市图书馆分馆,评定50个市级示范社区文化广场、50个示范农村文化礼堂,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效能得到提升。完善旅游公共设施,新改建完工旅游厕所84座,新设(更新)旅游标识牌58块,市级旅游集散中心启用并挂牌运营,县(区)旅游集散中心相继建成。二是突出文化旅游惠民。组织“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 文艺轻骑兵基层巡演、“我和我的祖国”广场文化演出、“港城一家亲”社区艺术节、“万场文化活动进农村”等文化惠民活动2000余场次,《早安!早安!》等8件群文作品获省五星工程。加强数字文化云平台建设,提升一站式数字文化服务水平,市文化馆活动发布量、预约和签到量均名列全省第一。全面落实花果山景区全年对生肖属猴游客、其他国有景区11-12月免票政策,完成市旅游年票系统智慧化提升,实现线上线下无纸化办理、即办即用。

(四)拓思路树形象,城市推广推广富有成效。一是创新推广模式。运用抖音、快手、微信等新媒体,开展“云推港城”城市形象推广,打造推出“筋斗云”直播平台、360度VR看景区等线上平台,组织网红达人齐聚花果山、孔望山等景区直播打卡,推动民间力量参与城市宣传,其中“花果山云海”话题阅读量达1824万,登上微博热搜。线上线下同步举办连云港之夏旅游节、丝路音乐节、戏剧节、音乐舞蹈节和文化产品博览会等活动,有力提升城市旅游形象,我市荣登2020年网红城市百强榜。二是加大推广力度。开展“水韵江苏又见美好”主题游暨“港城市民游港城”活动启动仪式,先后推出春季赏花采茶、自驾游近郊游、研学游高铁游、乡村游等特色文化旅游线路55条,2条旅游线路入选江苏疫后旅游精品线路,4条线路入选江苏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编印连云港文化旅游手绘地图,在央视、香港卫视、人民日报、中国网、中国旅游报、新华日报、扬子晚报、江苏广播、浙江广播和北京大兴机场、上海虹桥机场、北京南站、西安北站、苏州北站、徐州东站、沪宁高速服务区、南京鼓楼广场、上海双层观光车、12306APP等媒介开展城市形象宣传,成功开行上海、镇江至连云港高铁专(包)列,西安—连云港“花果山号”高铁冠名宣传和“连云港号”航空西游主题文化城市宣传成效明显。三是加强合作交流。赴上海、合肥、郑州等16个城市举办连云港高铁文化旅游推介活动,联合新干线联盟城市在南京、广州、西安等地举办旅游宣传推介(路演)活动。组织高铁首发旅游专列(包列)走进连云港启动和欢迎仪式,扩大高铁旅游宣传。依托连云港(日本、韩国)旅游推广中心,在日本《观光情报》杂志、RETRIP网站、韩国朝鲜日报、朝鲜日报网等开展连云港文化旅游宣传,组织连云港文化旅游线上直播活动,让境外网友线上观看连云港美景和特色文化演出,开展不见面的对外传播和文化交流工作。

(五)抓项目创品牌,文旅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一是实施文旅消费扩容提质。召开市旅游工作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印发《旅游工作重点任务交办清单》,明确17类50项目标任务推动落实。积极策应高铁时代的到来,出台《关于促进旅游高质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连政办发〔2020〕62号),全年争取省级以上各类项目资金5000余万元、省级旅游发展基金8500万元。大力发展夜游经济,打造“夜港城”地标、商圈和生活圈助推文旅消费,老新浦风情街区、连云老街历史文化街区获批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单位,海州区建立“夜生活首席执行官”制度。二是推进文旅项目建设和招引。坚持依托大项目建设带动大品牌培育,推进77个文旅融合产业项目建设,其中大花果山文旅综合提升、连云港华邑酒店、秦山岛提升改建二期工程等5个项目入选省重点文化和旅游项目库,高公岛海滨文化园、潮河湾景观提升工程、市游客集散中心等项目已完工。对接恒大集团、居然之家集团、金陵饭店集团、万众达控股集团、伊宅购股份有限公司等文旅企业开展文旅项目招商,房车营地、文旅商业综合体等项目达成合作意向。三是深化各类文旅品牌创建。连云区、东海县创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西连岛村、灌云县川星村获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黄窝村入选江苏省乡村旅游重点村,伊甸园景区获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黄窝景区、市博物馆、开山岛创成国家3A级旅游景区,日出东方、汤沟酒酿造基地获批省级工业旅游区。公布首批12家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和首届连云港旅游十大名店、名社、名厨、名吃、名馆、名街。

(五)强保护重传承,文化遗产工作纵深发展。一是加强文物保护。颁布实施《连云港市地下文物保护办法》(第5号市长令),在全省率先实施考古前置制度,全市基本建设考古前置和开发园区文物资源区域评估工作取得积极成效。调整公布一至五批市级文保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建成市文物安全试验区管理平台。推进藤花落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前期工作,组织补充考古勘探,召开藤花落遗址保护利用学术研讨会,完成《藤花落遗址保护规划》编制并报国家审批。二是加强申名工作。召开申名领导小组第三次、第四次会议,印发重点任务清单并统筹推进落实,全面决战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组织完成第二批历史建筑名录公布、申报文本完善提升、街区环境整治等各项筹备工作。5月20日,我市申报省历史文化名城工作顺利通过省专家组审查。8月25日,省政府批复同意将连云港市列入省历史文化名城。三是加强非遗传承。调整优化市剧目工作室和市非遗保护中心机构设置,“东海水晶雕刻”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名录,获批1家省级非遗创意基地,新晋升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2名,认定10家市级非遗旅游体验基地。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非遗购物节活动,绘制“连云港非遗美食”电子地图,发布“连云港特色伴手礼”名单,组织非遗线上线下传承推广和展示销售200余场次。

(六)把导向优质量,广电传媒管理持续加强。一是强化广电传媒管理。加强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和广告播出监听监测,开展净化荧屏声频专项行动和境外卫生传播秩序专项整治,加强公益广告创作引导扶持,组织广播电视优秀作品奖和节目录制质量奖评审,“时代楷模携手共建诠释爱国情”等24项作品被评为省级优秀广播电视作品,“一朝上岛一生为国”等4部作品获首届江苏广播电视政府奖,市广播电视台、市广电安播中心获评全省先进广播电视单位二是强化播出安全保障。加强安全播出保障能力建设和广播电视设施保护,高标准完成全年各重要时期广播电视安播保障任务。实施地面模拟电视关停工作以及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节目配置调整,地面电视信号全部数字化。建成市县乡村四级应急广播体系,设立大喇叭(音柱)近20000只9500余个应急广播终端覆盖全市所有行政村

(八)净环境守底线,文旅市场安全平稳有序。一是市场环境不断优化。颁布我市首部地方旅游法规《连云港市旅游促进条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印发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领域行政审批许可事项的工作流程,深化全流程不见面审批,完成520项政务服务事项梳理认领,全年办理审批事项1177件。编印行业系统法规规章汇编和行政执法规范化手册,及时化解文旅纠纷,通过远程调解与现场调解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处置涉疫旅游投诉83起,依法依规帮助游客追回退团费17万余元,全年共受理投诉217起,按期处结率、满意率均为100%。获评首届长三角地区广播电视行政执法优秀案例一等奖,被省广电局表彰为全省广电依法行政示范单位。二是市场监管持续加强。成立数字文化和智慧旅游发展中心,实施智慧文广旅综合指挥平台一期工程建设,文化、旅游、文物监管平台实现融合。“山海连云”全域智慧旅游数据平台获评省智慧文旅示范项目,逍遥猴全域智慧旅游平台、大伊山景区智慧旅游、花果山智慧景区一体化电子票务系统入选省智慧文旅培育项目。推行分片驻地综合执法机制,完善网格化监管手段,强化文化广电和旅游市场综合监管,先后开展校园周边文化市场、互联网文化市场、出版物市场、无证经营、文物安全、旅游市场综合监管等专项整治20余项,出动执法人员2.2万余人次,检查各类文旅场所2.1万余家次。依法办理刘志洲山宋金交战战场遗址保护范围内擅自施工等文物违法案件,查办赣榆某机构未经批准擅自开办艺术考级活动案件,查处4起网络侵权、视听、擅自从事网络服务案件。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被评为全国查处重大侵权盗版案件有功单位。三是安全生产紧抓不放。深入开展旅游包车、高风险旅游项目、消防安全等文化广电和旅游行业安全生产“十大专项整治行动”,梳理制定安全生产工作责任清单,制定出台涉及文旅行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组织“春风行动”安全生产巡回宣讲、市级公共文化场馆安全生产演练,与网吧、歌舞娱乐场所、旅行社、书店、印刷厂、A级景区等文旅场所签订安全生产承诺书358份,督查排查文旅行业单位2048家次,责令现场整改283处,关闭取缔无证娱乐场所9家,停产整顿4家,发现并完成387条隐患整改,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

(九)抓龙头带队伍,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一是理论武装持续深化。通过党委中心组学习、党员培训、专家授课、书记讲课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进一步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日益深入人心,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党员干部政治意识明显增强,政治素养明显提高。二是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落实。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落实党建主体责任,党委书记严格履行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班子成员严格履行“一岗双责”。 开展“基层党建提升年”活动,印发《文广旅系统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基层党建书记项目清单》,切实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坚持把文明城市创建、卫生城市复核和扶贫共建融入党建工作之中,采取项目化、清单化、制度化管理,以扎实举措推进各项任务落实。三是意识形态工作平稳向好。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建立健全意识形态责任体系,完善研判机制,落细落实工作责任,制定《连云港市舞台剧目审查暂行办法》《连云港市文博类场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清单》等,加强阵地建设、平台管理、内容审核、活动管控,以优秀的文化塑造人,以高尚的文化鼓舞人,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四是党风廉政建设常抓不懈。落实落细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修订完善各类规章制度,建立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的长效机制,制度的“笼子”不断扎紧扎牢。组织全系统开展对标对表、知责明责党纪法规网上测试活动,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整治,完成77个巡视巡查反馈问题的整改。五是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文广旅发展中当先锋、作表率,在疫情防控攻坚战中成立70名党员干部的防疫后备队,发动党员防疫爱心捐款4万余元。加强对干部的日常考核,拓宽用人渠道,注重后备干部和年轻干部培养,在全系统开展优秀年轻干部推荐工作。全年选拔任用科级干部9名,晋升职级干部10名。

二、2021年工作计划安排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和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开局之年,是真正迈入文旅高铁时代的首发之年和实施文化港城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之年,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系统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以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市政府部署,以建设“全域之城、文化之城、不夜之城、网红之城、好客之城”为目标,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重塑城市文化体系,建设文化强市,打造旅游名城,努力实现开新局、夺首胜,迈好第一步,展现新气象,谱写新篇章。

(一)繁荣艺术创演,着力打造文化艺术精品。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实施“百年百戏”创演计划,策划打造一批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原创剧目、音乐、舞蹈、书画等艺术作品,组织开展“红色历程”——连云港市庆祝建党100周年美术书法展、《乐见西游》和《孟里人家》巡演、建党百年主题晚会等系列活动100场次。实施舞台艺术精品创排工程,创排《寻找花果山》《永远记住你》《丝路祥云》等10部舞台艺术精品,创作10部优秀剧本、100件优秀美术作品,冲刺国家、省级文化艺术奖项。加大艺术类创作扶持,推进设立市艺术基金,加强艺术教育和人才队伍建设,举办第二届艺术创作培训班,组织艺术创作者开展观摩采风活动,出版《连云港市优秀文艺作品集》,完成大中型文艺演出展览100场以上。

(二)实施效能提升,着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巩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成果,持续推进县(区)级公共文化场馆提档升级,打造示范文化站30家,新改建市图书馆分馆5家。实施“十百千”示范工程,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网络化,培育一批示范性服务单位,拓宽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场馆服务内涵,将公共文化服务触角向基层延伸,提升人均接受文化场馆服务次数,做好第七次全国图书馆评估、定级考核。深入实施“百千万”文化惠民工程和“百年百场”群文巡演巡展计划,举办“永远跟党走”“我和我的祖国”万场文化活动进农村”等文化系列活动和戏进乡村、进校园等公益巡演2000场次以上。落实旅游惠民政策,加大市旅游通票发行力度。提升旅游集散服务功能,推进连云港高铁站北广场市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完善市县(区)旅游集散中心功能和旅游道路标识标牌系统。

(三)开展宣传推广,着力打响城市文旅品牌。举办连云港之夏旅游节、文化产品博览会、丝路音乐节、乡村旅游嘉年华等活动。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媒体、高铁、航空、邮轮等平台,开展全方位立体化城市推广,境外主攻日韩、上合组织成员国和港澳台市场,要面向长三角、京津冀、“一带一路”和高铁沿线以及华中、西南、海地区等省内外周边客源市场,推出系列“高铁+旅游”精品线路,全面彰显“大圣故里·西游胜境--神奇浪漫之都连云港”的城市旅游形象。推出红色游、海滨游、文化游、康养游、研学游、度假游、工业游、自驾游等系列特色旅游产品和精品旅游线路。依托抗日山、开山岛、革命纪念馆举办“庆祝建党100周年”红色旅游活动。组织江苏女子民乐团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城市开展文化和旅游交流。

(四)深化文旅融合,着力推动产业持续发展。完成《市旅游开发策划及发展规划(2021-2035)》《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市“十四五”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发展规划》《市“十四五”文物事业发展规划》的编制。组织全市文化旅游资源普查,建立完善文旅产业项目库。推进实施连岛5A级景区综合提升、跨海索道、鲸沙湾海洋公园、蓝色海湾、秦山岛二期工程、东海水晶小镇、渔湾游客中心等省市重点文旅项目建设,提升老新浦风情街区和连云老街等品质内涵。强化各类文旅品牌创建,连岛创成5A级旅游景区,连云区、东海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海州区、灌云县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潮河湾、博物馆、秦山岛创建4A级旅游景区,潮河村、黄窝村、高公岛村创建国家、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发展云旅游、云演艺、云直播等消费业态,实现文旅消费更具多样、更有活力、更加便捷。开展“国人游港城”惠民生促消费活动,对省内外游客发放免费电子门票不少于10万张。大力发展“旅游夜经济”,举办“仲夏夜之梦”十大夜游打卡地评选活动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以及省级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创建,海州区、连云区创建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文创产业,开展“万人游乡村”近郊游系列活动,培育一批精品民宿。推进“旅游+演艺”, 组织开展大型旅游演艺与民族器乐剧《乐见西游》巡演。

(五)加强保护传承,着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启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统筹推进《连云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连云港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法》、历史建筑及建筑类文物保护单位测绘等重点任务的落实。公布首批市革命文物名录,推出“百年百物”革命文物线上线下展示展及演故事会,实施地域文明探源工程,推进藤花落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前期工作,推动保护规划通过国家文物局审批。深入实施文物平安工程和文物保护工程,落实《江苏省文物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组织地下文物埋藏区划定、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两线”划定、一般不可移动文物核查、核定、公布等基础工作;完善考古勘探前置工作机制,加大开发园区文物资源区域评估及建设用地考古调查勘探工作力度,完成孔望书苑二期地块考古发掘;以历史文化街区为重点,编制文保建筑保护方案,实施文保单位修缮工程,完成藤花落遗址安防工程;开展全市博物馆藏品定级工作,结合4A级旅游景区创建,推进市博物馆服务效能和发展质量提升,尽快达到国家一级博物馆。推动非遗创新发展,组织评定新一批市级非遗名录、代表性传承人和市级非遗旅游体验基地。

(六)突出安全播出,着力规范广电传媒管理。聚焦“庆祝建党100周年”重大主题,组织策划新闻系列报道、广播电视主题节目、专题专栏专区,统筹网上网下,全方位开展多层次立体化宣传。开展广播电视节目质量提升工程,规范开展评奖评优、定期评析,优化节目栏目设置,加大公益广告传播力度。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建设新型广播电视主流媒体,构建一体化融媒体平台。推动县级播出机构进行高清化改造,提升高清节目制播能力。加强应急广播运行管理,实施智慧广电乡村工程,东海县、灌云县、灌南县、海州区和赣榆区各完成1个智慧广电乡镇建设。做好重大节日、重要活动等重要保障期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安全播出、网络安全和设施保护。全面加强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节目制作机构、网络传送结构等监督管理,开展境外卫星电视传播秩序专项整治,持续整治违规广告和打击“黑广播”,规范公共视听载体节目播放管理秩序,确保广播电视行业规范有序

(七)加强市场监管,着力营造优质文旅环境。推进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组织起草《连云港市石刻保护条例》,开展《连云港市旅游促进条例》宣贯。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行政审批规范化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加强文化和旅游类社会组织监管。整合文广旅行业数据资源,完善市智慧文广旅综合指挥平台建设,推进“一部手机游港城和连云港文化旅游总入口”建设,实现“看得到、喊得出、管得好”。加强文化旅游市场监管,强化执法队伍建设,常态化抓好文旅领域疫情防控,持续开展文化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依法打击文旅市场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加强文化旅游市场监管,强化执法队伍建设,常态化抓好文旅领域疫情防控,持续开展文化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依法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深入开展“为港城点赞·为中国加分”等文明旅游活动。按照“三必须”的原则,压紧压实行业监管责任、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持续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落实隐患排查整改措施,扎实做好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工作,保持全行业持续安全稳定。

(八)优化服务要素,着力提升文旅服务品质。抓好用好高铁开通、新机场通航的机遇,坚持以完善文化和旅游服务质量体系为基础,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等业态、要素开展“服务品质提升年”活动。规范旅游民宿市场,扩大旅游住宿业,推动旅游民宿品牌化发展品质化提升,培育一批有地域特色、有地方风情、有家乡情怀的精品民宿品牌,年内创成6家绿色旅游饭店、4家星级旅行社。推动各地深度挖掘地方饮食文化,推出具有地方风味的风味小吃和特色餐饮,加大首届“十大旅游”品牌宣传力度。全面落实公共文化和旅游场所标准化、规范化服务,发展完善个性化、特色化服务。加强文化广电和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建设,分级分类开展服务质量培训,举办旅游饭店从业人员、导游员服务技能大赛,全面提升一线人员的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

(九)注重强基固本,着力提升党的建设水平。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确保学习贯彻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大力弘扬“崇德向善、坚韧奋斗、务实创新、勇立潮头”新代连云港精神,建设“高效务实、法治创新、担当服务、和谐廉洁”文广旅机关。严格履行管党治党的主体责任,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抓住书记、党员、支部“三个重点”,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与各项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学好用好“学习强国”平台。加强意识形态监督管理,管好各类阵地,严格产品、项目、活动审核把关,加强对新业态、新媒体、新情况的意识形态风险分析研判,牢牢守住政治底线和安全底线。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集中整治和形式多样的警示教育活动,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持续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大力加强队伍建设,激励广大干部职工担当作为,营造“让优秀者优先、让吃苦者吃香、让有为者有位”的追赶超越氛围。

连云港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2021年2月8日

 

QQ截图20210413095317.png

网站地图 连云港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版权所有

主办:连云港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联系电话:0518-85681800

任何意见建议联系:邮箱:lygwglj@163.com

投诉热线:0518-12345

苏ICP备2023017687号 苏公网安备 32070502010677号

网站标识码:32070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