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文物保护

铭记那段战争岁月里的“血与魂”

信息来源:连云港日报 发布时间:2025-07-25 16:19 浏览次数: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如火如荼,此时也适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散落在我市的无数抗日遗存正诉说着铿锵的民族精神。抗日山烈士陵园彰显“一边战斗一边修陵”的壮举,青口十八勇士战斗纪念地高唱着赣榆火叉巷的悲壮英雄赞歌……每一处抗战文物都镌刻着那段战争岁月里的“血与魂”。

本期《文物普查进行时》,带我们沿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光辉足迹,感受一座城的峥嵘与血性。

抗日山烈士陵园

位于赣榆区班庄镇王洪爽村抗日山南坡。由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二旅、山东军区、滨海军区军民于1941年春兴建,至1944年,先后四次为抗战牺牲的先烈建塔树碑。1949年以后,党和政府又多次拨款整修护建,形成了由纪念塔、纪念亭、纪念堂、纪念碑、烈士冢和东西墓群为主的大型烈士陵园。1991年,为纪念建园50周年,又拨款新建了日本友人金野博纪念碑、八路军跃马雕塑,翻建了符竹庭将军陵寝,重修了陵园大门等。陵园现占地600亩,分为墓区和陵园。墓区建有751座坟墓,安葬着800余位烈士的忠骨,墓碑上铭刻着3576位烈士英名。抗日山烈士陵园是我国建园最早、规模最大以“抗日”命名的烈士陵园,它是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岁月里,由滨海区军民一边打仗一边修建的,这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

◆1982年3月公布为江苏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1989年8月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2021年4月被公布为江苏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

磨山抗日烈士纪念塔

位于东海县石梁河镇磨山顶端,是1945年原山东省鲁中南行政区海陵县抗日民主政府为纪念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烈士而建,通高5.4米,宽65厘米,由基座、塔身、塔顶及后建的石质围栏等几部分组成,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纪念塔正面阴刻魏碑体“抗日烈士纪念塔”,背面镌刻着由时任海陵县县长铁秋撰写的 《抗日烈士纪念塔序》,全篇近400字,落款日期为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四月。东面刻写着177位抗日烈士的英名,西面刻是补刻的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36位烈士的英名。作为重要的党史资料,爱国主义教育的实物材料,该塔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尊崇。

◆1993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2025年被公布为第九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陇海公寓

原址位于海州区民主中路东首,由河南人雷鹤亭于1925年建造。雷鹤亭时为海州镇守使白宝山属下一个营长,在新浦解甲从商。因当年陇海铁路修筑到新浦,故将所建公寓命名为“陇海公寓”。该建筑为四合院式二层小楼,上下共23间客房。内院设有楼梯、廊柱、天窗等,或彩绘,或雕刻,显得庄重典雅。抗日战争初期,中共新编57军112师(原属东北军)地下工委在此积极开展革命活动,发展爱国官兵入党。1987年,经中共连云港市委决定辟作为革命纪念馆,同时被新浦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区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对广大群众和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1993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青口十八勇士战斗纪念地

位于连云港市赣榆区青口镇火叉巷口,该处立有“十八勇士纪念地”碑。1941年3月,日军在滨海地区推行第一次“治安强化运动”,将赣榆县伪军2000余人编成“剿共军”3个团,在青口、城里、海头等10多处安设了据点。八路军115师为粉碎敌人的“治安强化运动”,由教导2旅和山东纵队2旅配合发动了青口战役。分别向海头、张城、青口等各据点发动猛烈进攻。攻克了各据点,迫使伪军500余人投降,缴获军粮数万斤。3月26日拂晓,青口战役胜利结束,转移之际,掩护押送战利品的18名指战员被敌人包围在青口火叉巷的一个大院里。激战数日,毙伤日伪50多人。最后弹尽无援的18名勇士先后有10人壮烈牺牲。活着的8人藏在老百姓家,被汉奸出卖而被日军俘获。这8个人受尽了酷刑和折磨,最后只有孟兆阁一人生还。此为“青口战役十八勇士”。

◆2019年被公布为赣榆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4月被公布为江苏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

刘少奇故居

位于连云港市赣榆区黑林镇大树村。旧居原系村民熊方朋家的住宅。1942年6月17日至7月初,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华东局书记、新四军政委的刘少奇同志,从滨海回延安途经大树村,在此住了 25天,指导抗日斗争。旧居现存当年刘少奇同志住过的草房五间,至今保存完好,2003年曾修复过。正门前有张爱萍题字“刘少奇纪念室”,门前有广场一处,周边遍植苍松翠柏。为榆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党员教育基地。

◆2010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4月被公布为江苏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

民族英雄碑

位于连云港市赣榆区石桥镇杨洼村文化广场内。碑高128米,宽55厘米,厚12厘米。周边苍松翠柏围绕,显得庄严肃穆。抗日战争时期,盘踞赣榆县城的日伪军经常下乡扫荡。1941年2月初,山东纵队在韩家湖村与其激战,战斗惨烈。此役八路军部分优秀指战员血洒韩家湖村,长眠在这里。1941年3月,山东纵队2旅3团在赣榆县石桥镇杨洼村休整,他们没有忘记牺牲的战友,全团指战员含泪竖立“民族英雄”石碑一座,以示纪念。

◆2019 年被公布为赣榆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4月被公布为江苏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

符竹庭殉难纪念地

位于连云港市赣榆区黑林镇马旦头村。符竹庭(1912~1943),江西广昌县人。1927年8月加入共青团,参加地方游击队。1928年参加红军,同年转为中共党员。他率部参加中央苏区第一至五次反“围剿”作战。抗战爆发后,符竹庭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6团政治处主任,参加平型关战斗。1938年9月底,与肖华率领百余名干部由山西抵达冀鲁边区的乐陵城,整编当地抗日武装,组成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任政治部主任。1941年,部队军需供应困难,领导全旅官兵开展大生产运动,改善了后勤供应。1943年3月,调任中共滨海区委书记兼滨海军区政委。11月率突击队一举攻克赣榆城,歼灭、俘敌伪军200多人,同年11月29日,日伪军偷袭滨海军区机关驻地赣榆县西北旦头村,他率部反击,身负重伤,壮烈牺牲。

◆2019年被公布为赣榆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4月被公布为江苏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

小沙东海战登陆纪念

位于连云港市赣榆区石桥镇小沙村东侧海滨大道边。1943年3月16日,新四军3师选派11位团以上干部赴延安学习,由51人组成。因陆路受阻改为水路,木帆船由盐阜区入海北上,绕过新浦日军封锁。17日晚船行赣榆县小沙东海面,突遇日军巡逻艇,干部队与日军激烈战斗。3师参谋长彭雄、8旅旅长田守尧等16名干部、战士壮烈牺牲,同时牺牲的还有船上水手和地方工作人员12人,共28人,其中包括板浦籍革命烈士张明同志。2015年9月3日,中共连云港市赣榆区委和赣榆区人民政府特辟建小沙东海战纪念地,建造小沙东海战纪念雕塑。

◆2019年被公布为赣榆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4月被公布为江苏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

大吴山战斗纪念地

位于连云港市赣榆区黑林镇山前村大吴山天文台门前。1945年5月中旬,日军分南、北两路沿大吴山一线向赣榆县扫荡,妄图于张夏庄一带设立据点,进而控制沿海公路。为了粉碎敌人扫荡,我山东滨海军区23团于大吴山周边设伏,伺机歼敌。5月21日上午9时许战斗打响,日军先头部队300余人遭受重创后,又纠集千余敌伪兵力增援,我23团在团长贺建指挥下,浴血奋战5个多小时,毙敌近百人,粉碎了日军向我赣榆腹地扫荡的企图。在这次战斗中,我军37位同志英勇牺牲,长眠于大吴山麓。2008年4月,中共黑林镇委员会、黑林镇人民政府在昔日大吴山战斗主战场建立“大吴山战斗纪念地”纪念碑。

◆2019年被公布为赣榆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4月被公布为江苏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

四普筑牢保护根基,让山海间的铁血记忆永续传承,丰碑永铸!

网站地图 连云港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版权所有

主办:连云港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联系电话:0518-85681800

网站支持IPv6

任何意见建议联系:邮箱:lygwglj@163.com

投诉热线:0518-12345

苏ICP备2023017687号 苏公网安备 32070502010677号

网站标识码:32070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