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文物保护

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四)

信息来源:文物处 发布时间:2019-08-22 11:34 浏览次数:

1.伊芦山石刻群

伊芦山石刻群位于连云港市灌云县同兴镇伊芦山,石刻主要分布在伊芦山中峰和西峰两处。中峰以中庵为中心,院内井旁石壁上有王同题刻“奇泉”草书大字;院东南角石壁有2.4米正方形石刻一方。在东向的悬崖上天然石洞内有王同“云洞”题刻,行书;在中庵下侧西南台阶阶旁石坡上有“高山流水”四个大字为王同题刻,楷书。

伊芦山西峰山脚下的耶稣教堂东岩壁上有隶书“更衣处”,楷书“衔杯处”;南侧有楷书“龙神岩”;篆书“月泉”。从“龙神岩”石刻向上,有隶书“云关”;向南为王同楷书“含光”题刻。从“云关”题刻向上有隶书“翠壁”;西侧有楷书“云龙潭”。龙祠(二郎庙)遗址有廖世昭题刻。从“翠壁”向上有隶书“三生石”,西峰顶有隶书“第一峰”。

伊芦山石刻群,篆、隶、楷、行、草诸体具备,为研究连云港市明、清时期的书法艺术有着重要价值。

2001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

西从耶稣教堂至中部中庵,上从南脊分水岭至山脚。

建设控制地带:

西从耶稣教堂至中部中庵,上从南脊分水岭至山脚。

2.陈调元小楼

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墟沟街道北固山上。陈调元(1886-1943)字雪轩,民国时期曾任军长及安徽、山东两省主席,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上将院长。该楼系白宝山于1926年出资兴建,后赠予陈调元,故名。又因于此可凭窗观海,又名“望海楼”。德籍工程师设计,为中欧式古典别墅建筑。占地面积约363平方米(含地下室),全石结构,前有停车场,行车石路及石门等附属建筑。至今保存完好。现为驻第部队招待所使用。此对研究民国人物和近现代建筑艺术有一定参考价值。

2001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公布为江苏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

东至门前广场,西至加固陡坎,南至围墙,北至5米坝台处。

建设控制地带:

以建筑物本体周边靠近本体的道路边线和围墙为控制地带。

3.果城里建筑群

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连云街道办事处胜利社区果城里巷1-23号。二十世纪30年代初由上海中兴公司兴建,为中西合璧建筑,颇具上海石库门建筑风格,共由4座院落组成,每个院落外侧又各附建一狭长的小院落,石木结构,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

4座院落分为两排,中间有一南北向3米宽石板路,路两侧各分布两座对称的院落,南北院落间距1.2米。每座院落面阔17.2米,进深21.8米。建筑平面由三合式连体两坡屋面平房和面向石板路的围墙组成,围墙上置镶有雕琢精致的石门框,院内房屋廊檐有木质檐柱支撑,山墙上置砖砌圆形百页气窗。

果城里建筑群原为二十世纪30年代初连云港建港初期的政府要员及高级职员寓所,现为港务局员工居住。该建筑群是研究连云港港史的第一手实物资料,是连云港建港初期最早建筑之一,也是连云港民国建筑经典之作。

2010年被市政府公布为连云港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公布为江苏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

以四周建筑群外墙为保护范围。

建设控制地带:

东至隧道口,南至围墙,其他以周边道路靠近本体一侧的现状路边线为控制地带。

4.连云港火车站旧址

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连云街道中山北路下侧。始建于1933年,建成于1935年。西洋式平顶建筑,钟楼设于东端,远视如船形。办公楼四层,钟楼十层(含地下室),钢架混凝土结构。建筑占地1170平方米,实用面积3000多平方米。该楼原为连云港港口和车站的共用办公楼,由原国民政府陇海铁路管理局承包给南京复兴公司下设的方纪公司负责施工建造。1937年9月20日该楼遭受侵华日军炮击,中弹两处,1970年和1983年两次装修。该楼一直是连云港标志性建筑,为连云港建港初期建筑之一,对研究连云港港史、连云港市经济开发史和中国海港史有参考价值。

2001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公布为江苏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

北至铁路路基,东至建筑外墙外20米,南至海滨大道红线,西至西侧二层楼房建筑外墙。

建设控制地带:

北至铁路路基,现状围墙,东至现状围墙,南至海滨大道红线,西至西侧原始三层楼房建筑外墙。

5.上海大旅社

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连云街道办事处胜利社区胜利路49号。始建于1933年,由上海马姓商人建造。占地面积约9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900平方米,高15米。建筑依山势而建,由前后两进二层楼房围合成四合院式院落,木质走廊和十余处大小不一的木楼梯连通各个楼层。该建筑建筑风格为典型的中西合璧式,临街立面为欧式建筑风格,阳台、穿堂、门厅的两侧砌圆形门柱台,一层临街有四处门窗运用爱奥尼亚式柱作装饰。正门上方女儿墙上设计了科林斯式柱并有花草图案的浮雕,并装饰中国传统的“福禄寿”三星等图案。庭院建筑风格以中国传统样式为主,屋面为中式起脊屋顶,楼层交接处有仿斗拱的装饰,前楼二楼的窗户上方设计有中国建筑常见的匾额,廊柱与挂落之下设计有精美的雀替和灯笼状的装饰,扶手、栏杆雕刻有考究的纹饰,院内门窗原为中式格扇门窗。1945年连云港市市政府曾设于此。1949年初,华东军管会曾在此设华东青年干校。20世纪60-90年代为连云港市政府第三招待所。上海大旅行社建造年代正值连云港建港开埠和陇海铁路通车,建筑设计手法明显地受到当年上海建筑思潮的影响,对研究民国时期连云港城市发展,以及中国近现代建筑艺术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2010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被公布为江苏省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

6.封土石室墓群

俗称“古洞”、“唐王洞”、“藏军洞”,主要分布在连云港市区的锦屏山、南云台山,中云台山、北云台山和灌云县伊芦山。目前共调查发现封土石室墓474处,其中锦屏山93 处,南云台山321处,中云台山25 处,北云台山10处,伊芦山25处。封土石室墓多数主体结构可分为石室、甬道、封土三部分。石室多采用未经修整的石块砌筑,少数大型石室用料规整。石室左右两侧的石壁多自下向上逐渐内收,有些为直壁。石室后壁为直壁,多数呈梯形,少数呈方形。石室顶部多采用体量较大的长条石平铺盖顶,极少数采用叠涩式顶部。石室多数有甬道。石室之外封以泥土,呈缓坡馒头状。根据石室墓底部平面分布情况,大致可分为方形、梯形、刀形、凸字形、腰鼓形等五型,又可以按照有无龛室、甬道位置分布情况做进一步形式划分。在中云街道隔村南山封土石室墓中采集到青瓷罐、碗、盘口壶、坛及唐三彩残片;在灌云县伊芦乡伊芦山的封土石室中出土过唐代黄釉陶罐、钱币等;在南云台山石门口、唐王洞等地出土、采集到陶器、瓷器、料珠、钱币、剪刀、棺钉等器物。连云港位于黄海之滨与朝鲜半岛隔海相望,自古以来就处于中国大陆与朝鲜半岛联系的重要交通线的关键节点。连云港封土石室墓群与朝鲜半岛同期墓葬有相似之处,可能是百济移民墓葬。

2010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被公布为江苏省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

7.明清烟墩

分布在连云港市连云区、海州区云台山脉,为明清时期重要的海防遗存。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为防备倭寇与海贼,在沿海设烟墩14墩,后又增设4墩。至清嘉庆年间,仍有烟墩10座,守兵30人。2015年明清海防调查中共发现烟墩13座,成线状分布于连云区、海州区云台山脉南北两侧,形成两条由沿海至海州城的传递线路。其中南固山烟墩、北固山烟墩、宿城炮台顶烟墩、大村烟墩保存较为完整,其余烟墩破损较为严重。其中南固山烟墩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墟沟街道南固山烟墩山北侧断崖,东北临海,由三层人工台地构成,直径约10米、残高2米,外有护墙一围,直径约40米、高1.5米、厚1米,皆由石块垒筑。连云港明清烟墩是重要的明清海防遗存,对研究明清时期军事设施建筑方法、形制特征以及海防史、军事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1993年南固山烟墩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明清烟墩被公布为江苏省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

8.土船顶遗址

土船顶遗址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朐阳街道园林居委会锦屏山北麓白鸽涧西南坡积台地上,是一处坡积黄土高墩。遗址东对马耳峰,西接蔷薇河,南倚锦屏山,北近海州城,因其外形像船,故名“土船顶”。遗址东西长100余米,南北宽30余米,高约4米,总面积约35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2米。经地面采集和整理,其遗物有红陶及灰陶鬲足、鬲口、几何印纹陶片、豆把、砺石、石斧等。遗址中含木炭,并有多处火烧痕迹。土船顶遗址为一处商周时期遗址,对连云港商周时期历史研究有重要价值。

1982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被公布为江苏省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连云港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版权所有

主办:连云港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联系电话:0518-85681800

网站支持IPv6

任何意见建议联系:邮箱:lygwglj@163.com

投诉热线:0518-12345

苏ICP备2023017687号 苏公网安备 320705010677号

网站标识码:32070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