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文物保护

铭记那段战争岁月里的“血与魂”(三)

信息来源:连云港日报 发布时间:2025-08-18 09:11 浏览次数: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如火如荼,此时也适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散落在我市的无数抗日遗存正诉说着铿锵的民族精神。

一座座烈士墓碑镌刻下的都是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一座座抗日工事遗址诉说着的是那段岁月里的“铁血颂歌”。本期《文物普查进行时》适值8月15日——日本投降日,我们继续沿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光辉足迹,感受一座城的血性与光辉。

灌云县烈士陵园

位于灌云县伊山镇西门社区公园路20号大伊山龟腰山南侧。陵园四面环山,始建于1958年,占地面积30余亩,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现有烈士墓 20余座,园内矗立着高15.8米的革命烈士纪念碑,陈列室共7间,内有革命文物128件,烈士灵堂7间,存放17位烈士骨灰,园后有抗日时期以来的烈士墓和无名烈士合葬墓,均有碑铭。陵园于1995年被县政府命名为“灌云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接待参观和瞻仰人士约5万人次。

◆2012年被公布为灌云县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4月被公布为江苏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

吴辟初烈士墓

原墓位于灌云县南岗镇潘洼村向北500米,系一处土冢墓,存一块墓碑。后烈士遗骸迁至灌云县烈士陵园内,原墓和墓碑仍留存在原地。目前烈士陵园内的墓地前为一块“天地正气”碑。该碑高166厘米,宽76厘米。刻文:天地正气。吴烈士辟初抗战殉国纪念。中华民国三十三年一月二十一日淮海区各界人士公立。

吴辟初,又名德浑。灌云县南岗乡潘洼村人。1939年,吴辟初目睹日军暴行,拥护中共抗日主张,率五十多人参加抗日。他掩护地下斗争人员,配合地方武装抗击日伪军。1943年4月21日,在潘家洼战斗中,吴辟初为掩护灌云县民主政府机关和地方群众转移,率人阻击敌人,激战中胸部中弹牺牲,时年 56 岁。

当年秋,中共灌云县委等为其举行追悼大会。次年,淮海区军民为他立碑纪念。

◆现为连云港市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

秋园水牢

位于海州区板浦街道新民社区西侧300米秋园内。秋园水牢为水泥混凝土结构。秋园是江苏近代淮北第一名园,与天津塘沽盐业巨子查日坤建造的水西庄园林并称南北双璧。民国时期国民党两淮盐务管理局长缪秋杰所建,1930年动工,至1937年初具规模。

1939年日军侵占板浦前,国民党灌云县守军李守维部奉行“焦土抗战”政策,将秋园烧毁。日军占领板浦后,在秋园内建立了一座地下水牢,地下室旁则成了屠杀中国人的刑场,日寇官兵还在这里举行过刀劈活人的比赛。水牢见证了日军侵华和攻占板浦的历史。

板浦小南门炮楼

位于海州区板浦街道新民社区小南门6号。炮楼占地约20平方米,高7.1米,底面为长方体,砖石结构,门朝南,西、北各开一射击孔。炮楼最早作为淮北盐业稽核所的保卫哨岗,承担守护地方经济的职责。自日军侵占板浦后,这里沦为侵略者实施残酷殖民统治的据点。日军凭借其坚固构造,在此监视、镇压周边抗日军民,犯下累累罪行,成为日本侵华暴行的铁证。抗战胜利后,这座炮楼又被国民党军队征用。见证了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现为连云港市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

曲阳烈士碑群

位于东海县曲阳镇城北村。碑群共有曲阳的烈士碑5块。中间为建于1999年的主纪念碑,主碑两侧竖立烈士墓碑,西侧的两块烈士碑为2005年新刻,东侧的3块烈士碑中,两块老碑记载了立碑时间,一块是1946年,另一块为1953年。

曲阳烈士碑群共记载了40位牺牲于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为新中国建设而牺牲的烈士的英名。烈士碑群四周环抱着挺拔的杨树和苍翠的松柏。

◆现为连云港市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

大龙顶抗日防御遗迹

大龙顶位于北云台山大桅尖东侧,为黄窝山最高峰,因其峰顶有块岩石形似龙头,故名。根据地方文献的记载,该工事建造年代为1938年至1939年,国民党守军为抵御日本海军对连云港的进攻而修筑的防御工事。共两处。

第一处在大龙顶西侧主峰,工事呈环形,依山势而建,壕沟向东延伸,残存碉堡两座,遗留战壕总长度约1500米。在遗址土层中清理出大量的弹壳、弹片、军服纽扣等遗物,还有一颗完整的子弹及一块日军地界石碑。经鉴别,弹壳、纽扣等遗物为双方作战部队所留。

第二处在大龙顶主峰东段,由西距主峰输电铁塔约三四百米处开始,沿山脊向东延伸。工事主要分三个群体,之间可见断续连接的壕沟,虽多数已经淤平,但轮廓隐约可见。这一线的工事构成特点突出,多利用岩石、招崖的空隙,略为修整,再以壕沟连接,形成了安全的避弹工事。

大龙顶东线抗战遗址分布较少,由于与日军黄窝登陆场距离较近,处于日军舰艇火力覆盖之下,故防御特征明显,充分反映出当时双方战斗的残酷和激烈。

◆2018年,大龙顶连云港抗日防御工事与锦屏山、猴嘴山、仙姑顶等处战争工事一起公布为连云港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云台山抗日防御遗迹”。

庙岭防御工事

位于连云区连云街道孙家山庙岭悬崖上,骆驼峰下方。现存石砌掩体2座:位于东侧的掩体保存相对较好,平面呈三角形,门道开在东侧,虽内部存在淤积,但整体结构清晰可辨。位于西侧的掩体系自然岩石。整个工事依山势,建于山顶,充分利用了易守难攻的地形优势。

1938年5月19日,日军军舰两艘泊近鹰游门。20日拂晓,增加至十几艘,加之敌机轮番轰炸,敌军登陆部队以优势火力对连云港、孙家山等各处实施攻击,并派汽艇满载日军强渡,从孙家山东侧登陆。中国守军第8军游击队第1总队各部奋勇抵抗,浴血奋战。

第8军游击队是由地方盐警武装改编,并非正规部队,由于力量悬殊,孙家山失守,我军被迫退守丫髻山顶。5月21日,日军向丫髻山顶冲击,我守军利用山顶制高点阵地,居高临下,百弹齐发,狠狠地打击了来犯之敌,日军受到重创,只得退回海中。

◆2018年,庙岭防御工事与大龙顶、锦屏山、猴嘴山、仙姑顶等处战争工事一起公布为连云港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猴嘴山防御工事

位于猴嘴山顶部南、北两个山头上。北山头第一处掩体西8米左右为猴嘴山巨平烟墩,南、北侧为山岭。掩体残存基础,较完整,平面近圆形,采用砂石混砌工艺,东南方向设有门道。第二处掩体东侧为悬崖,南、北侧为山岭。残存基础,较完整,平面近长方形,采用砂石混砌工艺,西北角坍塌,仅余一块整石。

南山头掩体位于猴嘴山头顶部,三面悬崖,一面山坡,其东南侧有掩体。圆形,砂石混砌,现残存底部。第二处掩体在猴嘴山头顶部西南坡灌木丛中,西、北侧为悬崖,为猴嘴山现存工事保存最完整的一个,圆形,砂石混砌。

◆2018年,猴嘴山防御工事与大龙顶、锦屏山、孙家山庙岭、仙姑顶等处战争工事一起公布为连云港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四普筑牢保护根基,让山海间的铁血记忆永续传承,丰碑永铸!

网站地图 连云港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版权所有

主办:连云港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联系电话:0518-85681800

网站支持IPv6

任何意见建议联系:邮箱:lygwglj@163.com

投诉热线:0518-12345

苏ICP备2023017687号 苏公网安备 32070502010677号

网站标识码:32070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