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执法
首页 综合执法
索引号: 14252495/2025-00008 信息分类: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文化 / 通知
发布机构: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发文日期: 2025-02-10
文号: 无号 主题词:
信息名称: 执法办案提示函
内容概览:
时效: 有效

执法办案提示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5-02-17 10:23

执法办案提示函

各县(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支队各执法大队:

为进一步加强执法办案指导,提高执法办案质量和效率,推动提升综合执法效能,支队法制监督室梳理汇总了娱乐场所领域基层执法办案咨询较多的相关问题。现将汇编的具有代表性的十个问题提供给大家,以期为执法人员执法实践有所启发和借鉴。以上回复不作为执法办案依据,各地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灵活掌握。请各级综合执法机构执法人员认真研究和学习借鉴。        

一、经营小型旋转木马、充气城堡、波波池等儿童游乐设备的室内小型儿童游乐场所是否属于娱乐场所?

《游戏游艺设备管理办法》(文旅市场发〔2019〕129号)第三条规定:游戏游艺设备机型机种分为电子游戏设备(机)和游艺娱乐设备。 电子游戏设备(机)是指通过音视频系统和内容集成方式,主要为娱乐场所或者其他经营场所提供游戏内容服务,且游戏内容、形式等方面不适宜未成年人独立或者长时间使用的专用设备,如格斗类游戏游艺设备等。游艺娱乐设备是指除电子游戏设备(机)以外的其他游戏游艺设备。

旋转木马、充气城堡、波波池等设施不含文化内容,不符合《游戏游艺设备管理办法》中游戏游艺设备的概念,不属于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监管范畴。(综合文旅部官网回复)

二、营业性台球厅、保龄球厅、棋牌室是否属于娱乐场所?

《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58号)第二条规定:娱乐场所是指以营利为目的,并向公众开放、消费者自娱自乐的歌舞、游艺等场所。

《文化部关于<娱乐场所管理条例>贯彻执行中若干问题的意见》(文市发〔2006〕31号)第一条规定:娱乐场所是指以营利为目的,并向公众开放、消费者自娱自乐的歌舞、游艺等场所,主要包括歌舞厅、卡拉OK场所等各类歌舞娱乐场所和以操作游戏、游艺设备进行娱乐的各类游艺娱乐场所。

台球、保龄球、棋牌等业态,不属于《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的调整范畴。(综合文旅部官网回复)

三、酒吧兼营蹦迪及伴奏音乐供消费者跳舞娱乐的场所是否属于娱乐场所?

1、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19年版,“酒吧服务”列入H类“住宿和餐饮业”项下的“餐饮业”类,不属于R类“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行业类别。                                   

《文化部关于<娱乐场所管理条例>贯彻执行中若干问题的意见》(文市发〔2006〕31号)第一条规定:娱乐场所是指以营利为目的,并向公众开放、消费者自娱自乐的歌舞、游艺等场所,主要包括歌舞厅、卡拉OK场所等各类歌舞娱乐场所和以操作游戏、游艺设备进行娱乐的各类游艺娱乐场所。

 2、酒吧不属于《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的调整范畴,相关管理政策请按属地人民政府要求执行。(综合文旅部官网回复)

四、K歌足道等以足疗为主营业务和音乐餐吧、火锅KTV等以餐饮为主营业务的场所,为消费者免费提供唱歌设备及点歌系统,不收取任何相关点歌费和包厢费,是否应该纳入娱乐场所管理范畴?

《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58号)第规定:娱乐场所是指以营利为目的,并向公众开放、消费者自娱自乐的歌舞、游艺等场所。

娱乐场所的认定,可根据场所主营业务、服务内容、营利模式、招徕方式和消费者主要消费目的等综合研判。

以足疗、餐饮等为主营业务的业态,不属于《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的调整范畴。(综合文旅部官网回复)

五、网吧、歌舞娱乐场所等文化市场经营单位与消费者之间产生消费纠纷,涉及充值卡、消费金额异议、美团使用等消费纠纷处理,依照执法管理权限,是否应由基层文化和执法部门负责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采取措施,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第五十四条规定:娱乐场所及其从业人员与消费者发生争议的,应当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规定解决;造成消费者人身、财产损害的,由娱乐场所依法予以赔偿。

建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向有关部门及消费者协会反映。(综合文旅部官网回复)

六、《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歌舞娱乐场所不得接纳未成年人。除国家法定节假日外,游艺娱乐场所设置的电子游戏机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那么,周末、寒暑假是否属于国家法定节假日?

1、根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法定节假日包括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这些假期适用于全体公民,具有法律强制性,是由国家法律、法规统一规定的用以开展纪念、庆祝活动的休息时间。

2、周末属法定休息日,非法定节假日。根据《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我国实行每周工作5天、休息2天的制度,通常以星期六和星期日为周休息日。休息日与法定节假日性质不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劳动者休息日加班可安排补休或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而法定节假日加班必须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且不可补休。

3、寒暑假是教育行业的特殊假期,非法定节假日。寒暑假主要针对学生和教师群体,由教育部门或学校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并非全国统一的法定节假日。根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四条第(一)项规定,职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不享受当年年休假。这表明寒暑假属于特定职业的福利假期,与法定节假日无直接关联。

综上,周末是法定休息日,寒暑假是教育行业特有的假期安排,二者均不属于国家法定节假日。法定节假日具有全国统一性、纪念性和强制性补假规则,与常规休息日和行业性假期存在本质区别。

七、公安机关移交的娱乐场所吊证案件,公安机关的法律文书能否作为证据使用?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02〕21号)第六十三条第(一)项规定,“证明同一事实的数个证据,其证明效力一般可以按照下列情形分别认定:(1)国家机关以及其他职能部门依职权制作的公文文书优于其他书证;”

公安机关作为国家法定行政机关,其依法作出的公文文书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公文文书作为一种书证,是人为因素最少的证据,可信度高,即便是造假,通过技术手段很容易鉴定处理,其证据效力也是最高的。

八、公安机关作出的《责令停止活动通知书》的性质是什么,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执法文书的性质应当是由其载明的内容决定。公安机关作出的《责令停止活动通知书》属于行政处罚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减损权益或者增加义务的方式予以惩戒的行为。其种类包括警告、通报批评、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暂扣许可证件、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许可证件、限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限制从业、行政拘留等。而公安机关《责令停止通知书》的内容是对当事人责令停业整顿六个月,直接对当事人的权益进行减损,属于行政处罚。

责令停止活动通知书作为行政处罚,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一旦由具有法定职权的行政机关依法作出并送达当事人,即产生法律效力。当事人应当立即履行。如果当事人不履行,行政机关有权依据相关法律法规采取进一步的行政强制措施。?

九、执法办案中,当事人一直联系不上怎么处理?

1、吊销娱乐经营许可证的处理。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02〕21号)第六十八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下列事实法院可以直接认定:(四)已经依法证明的事实”。类似案件中,公安机关2年内两次责令歌舞娱乐场所停业整顿,又对其进行行政处罚,这是公安机关依法查明的事实,也即已经依法证明的事实,可以直接认定,无需再进行调查,可以直接依法进行吊证处理。在这过程中,如遇当事人一直联系不上(不配合处理),可进行缺席处罚(类似刑事诉讼的缺席审判)处理,在严格法制审核和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公告送达《行政处事先告知书》和《行政处罚决定书》,充分保障当事人的权利,同时兼顾办案期限。

2、对法定代表人、负责人限制从业的处理。

限制从业对象的认定,限制从业是吊销许可证的连带行政处罚。许可人在取得许可证后,未依法履行法定管理职责(依法转让也是其职责),应当承担吊销许可证的连带责任。所以,限制从业的对象可以是许可证上载明的法人或负责人。同理,娱乐场所的违法行为已被公安机关查清,属已经依法证明的事实,遇当事人联系不上(不配合处理)的情况,按照法定程序同样进行缺席处罚。

十、尚在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期限内的行政处罚,是否可以根据该处罚进行吊证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四十二条规定,“行政复议期间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六条规定,“诉讼期间,不停止行政行为的执行。”上述规定表明,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期间,行政处罚都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其正当性和合法性是受到法律保障的。基于已经依法证明的事实做出的行政处罚也应当是合法有效的。且公安机关移交了已经依法证明的违法事实,文化行政部门依法及时立案查处。确因当事人对公安机关做出的行政处罚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文化行政部门也可依据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结果启动内部监督程序,维持或者撤销行政处罚,但不及时立案查处可能存在不作为的履职风险。

特此函告。

                                        

                                       连云港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

                                             2025年2月10日


网站地图 连云港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版权所有

主办:连云港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联系电话:0518-85681800

任何意见建议联系:邮箱:lygwglj@163.com

投诉热线:0518-12345

苏ICP备2023017687号 苏公网安备 32070502010677号

网站标识码:3207000049